《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发布者:张丹发布时间:2024-02-08浏览次数:17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要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3学分

课程学时

54学时,理论48学时,实践6学时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R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一般课程拓展专业课程

专业教育: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

课程性质

R必修选修

适用专业

三年制高职所有专业

前导课程

后续课程

开设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学期

学期

学期

学期






二、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能提高学习、交往、职业规划、实践法律规范等方面的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合理解决各种困惑,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制观念,培养法律意识,为三年的高职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未来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取得良好的人生发展服务。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基本内容,掌握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学生爱岗、敬业、爱国、诚信、友善等道德素质和行为能力。三维目标可具体表述如下:

(一)素质(思政)目标

1.具有爱党爱社会主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爱国情怀;

2.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3.具有科学探索精神和科研思维,以及谨慎、严谨和求实的学习品格;

4.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法律观念;

5.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和水平;

6.具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高职学习的特点与方法;

2.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作用;

3.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理解和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是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4.理解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内涵及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明确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掌握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6.了解法律的本质,学习法律知识的意义

7.掌握我国主要实体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能力目标

1.基本能力:

具有用正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道德标准判断、约束自己和他人言行的能力;具有通过对热点法律问题的讨论,初步具备以案说法的能力

2.专业能力:

1)具有用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提炼本专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做好在校期间训练和准备的能力;

2)具有用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集体的能力;

3)具有用心理健康标准判断和分析自己与他人的心理状态,用心理调适方法调节自己心态的能力;

4)具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大学阶段的学习能力;

5)具有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和设计自己的人生,并做好三年大学规划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任务引领、做学一体的原则,根据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思想道德、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热爱青春、珍惜青春,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等思想道德素养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以道德、法治心理健康和国情等领域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在结构上不断研究和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内容,较好实现教材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特点。

课程内容的组织采用生活导入、情境再现、问题讨论、价值辨析、导航引领等方式,选择当前大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和典型事例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将对矛盾冲突的认识、辨析作为道德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必要环节和重要过程。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数为54学时。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1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单元

任务

(节)

知识内容

与要求

技能内容

与要求

素质(思政

内容与要求

参考学时

理论

实践

合计

单元1

绪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征;

2.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3.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1.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明确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意义;

2.明确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及成才


2

0

2

单元2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2.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其关系;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学会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3.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

2.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正确的人生观,做  践的主体、做生活的强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成就出人生。


2

0

2

2.2正确的人生观


2

0

2

2.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2

0

2

单元3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3.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1理想信念的内涵和重要性。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3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

1.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掌握理想与信念的根本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3

0

3

3.2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3

0

3

3.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3

0

3

单元4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4.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时代精神的内涵和主要体现。

2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3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1.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能够结合实际,自觉践行和弘扬中国精神;

2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能够,结合专业实际,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2

0

2

4.2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2

0

2

4.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2

0

2

单元5

明确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5.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显著特征;

3.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明确勤于学习、崇德修身、砥砺品格,明辨是非、坚定自励,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0

3

5.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3

0

3

5.3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0

3

单元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6.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1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

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的科学内涵。

3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2.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借鉴人类文明优秀

道德成果;

3.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向上向善,知行合一,提高道德实践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

0

2

6.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2

0

2

6.3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3

3

6

单元7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7.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3.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基本框架;

2.帮助大学生了解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明确新时期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形成法治思维方式。

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


2

0

2

7.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2

0

2

7.3维护宪法权威


2

0

2

7.4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

3

5

合计

48

6

54


六、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或编写建议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实施建议

建议课程教学应把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推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1)社会调研教学法

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对社会公德、个人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专题调研,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和发言提纲、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进行答辩,展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研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2)角色扮演教学法

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角色表达自我的观点和见解,体验所扮演角色的心路历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的印象,更好地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3)课堂讨论法

组织学生针对社会某一现象或学生所关注的某一问题进行辩论,训练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4)影视资料观摩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视频材料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观看生动感人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陶冶,受到生动的道德和法制教育。

5)案例教学法

案例导学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的描述,引导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开动脑筋,触动灵魂,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在对案例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

(三)教学评价建议

期中、期末考核评价主要采用开卷考试进行,除了通过客观题考察学生对重要知识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外,重点通过主观题区分不同学生道德评判能力和法律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评价:一是评价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重点评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二是评价教学过程中能否实现能力目标,能否协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现实问题;三是评价课堂任务的实施过程是否顺利有效。

课程成绩形成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

方式

过程性考核

40分)

终结性考核

60分)

平时考勤

个人表现

小组任务

课后作业

考试(开卷)

考试

(开卷)

分值设定

10

10

10

10

30

30

评价主体

教师

教师

学生自评,小组长复核

教师

教师

教师

评价方式

评分

评分

评分并提交任务表

评分

评分

评分

(四)资源利用建议

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课程组应对现用教材、配套教材与相关资料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围绕教材内容收集典型案例,以音频、视频、文档的形式展示,以增强教材说服力和感染力。

2)教师学习平台。为帮助老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老师们应经常关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师在线---教师培训,同时认真学习教育部组织编写《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学生学习辅导用书》,以更好地服务教学。

3)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材内容。

4)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后阅读书目,以开阔学生视野。